close

83.U01   

白頭翁

 

 

雖然我不是堅持寫生的死硬派,

但是,還是希望同學,尤其是初學者,不要拿起照片矇著頭就畫,

例如畫鳥,在有限條件下,或許無法到野外畫,

即便去了也未必能遇到題材,遇上了,還沒準備好,鳥就飛走了……

尤其,許多同學未必是生態繪畫的專情愛好者,

畫鳥,只是偶一為之,要從賞鳥、觀察鳥,

甚至野外苦等、瞬間掌握動態,揮筆立就,不太可能。

 

但,即使畫的是照片,

還是希望同學盡可能地從多方面瞭解要畫的對象,

現在網路發達,隨便搜尋,就能找到各種鳥類的生態背景,

或者各種角度的鳥類照片,

儘管只是虛擬賞鳥,仍有助於對所畫對象的瞭解,

瞭解後,內化的情感,定能融入畫中,為畫作加分,

甚至,或許因為瞭解,以後更有興趣出外賞鳥呢!

 51.S02

紅嘴鷗

 

在一學期的課程中,我把畫鳥放在最後幾堂課中,

是因為動物本來就比較難畫。

 

下筆前我總是會提醒大家,

先把立體感、空間感、整體氛圍表現出來再處理細部。

例如,至少先把嘴想成圓錐體,頭、身體是橢圓體,

如果是鵝、鷺、鶴等脖子較長的鳥,再多一個圓柱體。

 

初學者一看到身上有花紋的東西,

往往就只能一味地去描繪,而忽略表現立體感,

因此我總是建議同學,先畫出立體感,

再畫羽毛覆疊後產生的紋飾。

 

另外,整隻鳥的質感,大致可區分為嘴喙、眼珠、羽毛、足,

為了讓同學易於區分與掌握,

我會這麼說,想像一下,嘴喙、足爪感覺像蠟或膠,眼珠像玻璃,

至於羽毛,也可從羽區區分羽毛的質感,

一般來說,面、頭部毛短,頭部、背部毛較服貼,

胸部柔軟而蓬鬆,飛羽和尾羽則必須堅挺有力…….

當然,無論長相或生態習性,不同的鳥有各自的特徵,

如能熟悉鳥種各自獨特的特徵,更是把畫畫好的重要訣竅,

所以,畫好ㄧ隻鳥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夠野外觀察、多方蒐集和閱讀資料,

不該只是畫一張照片而已。

 

我也不是賞鳥畫鳥的高手,以上淺見,僅供參考!

 

 

 鵂鶹

 

畫鵂鶹的同學應該都很煩畫牠頭上的白點,我自己也是個不太耐煩的人,但實在是經歷過太多的失敗,知道遇到複雜的繪畫對象,愈是不耐煩,愈是畫不好,耐著性子仔細觀察,反而能從一堆看似雜亂的紋理中理出頭緒,例如鵂鶹頭部的白點,是羽毛上的白點片片覆蓋的陳列所致,在自然環境中應有隱匿的作用吧!因為片片覆蓋,看似有些規律,卻又不能太整齊。畫時我是先用鉛筆將白點規劃整理出來,然後以水蘸色由淺開始,層層加深白點外的其他區域。

 

 

 68.A10

另外一張鵂鶹,胸前的白毛,不能只是留白一片,還要做層次處理,才能表現羽毛覆蓋的厚度,又能表現整隻圓圓(立體感)的體態。畫這種複雜且看似重複的花紋時,繪者可能有兩種狀況,一則是規規矩矩而過於整齊,另一則是乾脆亂塗亂畫,兩者結果不同,卻都不能達到理想。上課時,我常說,鳥羽可以將其視為魚鱗,但又比魚鱗不整齊(想想,羽毛的輕柔不定和魚鱗具體堅實的差異)。遇到這種情形,我都是先整理出規則,把規律大致畫出來,然後細繪之,細繪時,順著規則略微參差錯雜,如此,不必死盯著原稿一筆一筆畫,反而畫得更自然。

 

小辮

 

小辮(行鳥)

arrow
arrow

    hsuwei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